乘深改政策东风 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再起航
----摘自今日公共资源交易 2019/08/02
7月25日,2019(第四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峰会在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与大连营商环境建设局(公管办)联合主办,为一场全国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峰会。来自全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领导近300人齐聚一堂。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贯彻国办41号文、深化平台整合共享’。”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秘书长胡志敏如是说。
今年5月19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以下简称41号文)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份重要文件,在中央层面第一次提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原则要做到四个坚持:应进必进、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原则,强调了交易中心的平台主体地位,强化了顶层设计,并首次将公共资源交易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同时解决了一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老问题,比如央企采购要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明确要求推动电子保函应用。
胡志敏认为,未来交易中心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用科技降风险。
附:演讲全文
乘深改的政策东风,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再起航
尊敬的李莉秘书长、尊敬的李秀木轮值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的莅临,对于我们联盟来讲,这又是一次盛会。上一次我们会议是在苏州召开,三个月之后我们又见面。就像每次会议开始一样,虽然叫致辞,但是我还是想跟大家去分享一下当前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里面一些最新的政策动向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叫“乘深改的政策东风,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再起航”。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国办41号文,我想这个国办41号文它的历史意义可能不亚于我们2015年的国办63号文,它是我们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由平台整合时代进入共享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的文件。所以针对这个文件,今天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本人的观点。这是中央层面第一次提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这么一个概念。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去全国调研的时候,很多同志跟我们反馈,都有一种困惑。
那就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是不是进入了疲劳期?领导不够重视,顶层设计也缺位,体制机制不顺,监督的缺位和不作为也严重困扰了我们当前行业的发展。但是3月19号的新闻联播,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它给我们行业带来巨大的鼓舞,虽然短短的一百多字,但是为我们未来的3到5年的公共资源交易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个指导意见,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有几个层面值得去分析。
第一它实现了四个突破。
第二解决了重点是要解决三个核心的问题,提出了六个明确的方向。
我们说国办函41号文到底实现了哪四个突破?
第一个是突破高规格发布。我想原来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这个事情还是停留在行业发展的这种探讨层面。但是深改委第七次会议之后,第一次把公共资源交易深化改革这件事情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是以国办函的形式来发行发布,那就代表了这是一种国家的意志。所以这是高层非常重视的一项事业。
这个文件的第二个突破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认为强调了交易中心的平台主体地位,之前很多人很困扰,说交易平台要市场化,要允许社会资本来办交易场所,难道这意味着由原来的整合时代又进入到分散时代吗?原来由4000多个平台整合到1000多个平台,如果社会资本再进来的话,又由1000多个平台变成4000多个平台吗?我想这个国办41号函指导意见给我们明确了交易中心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里面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第三个,强化了顶层设计,强化了哪方面的顶层设计呢?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整合应该说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连政府采购都没有整合进来,有的地方产权,当然有些地方做得好的,连药品交易、排污权、农村集体产权都整合进来了。所以我们现在有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国家信息中心叫“4+5+N”的这么一种整合模式。我相信在未来的1到2个月内,国家会出台全国性的公共资源交易的目录指引。这就像我们做政府采购的集采目录一样。哪些项目、哪些领域必须进场,现在没有一个刚性的约束。所以我们很多地方的交易中心的这种集成效益,或者说它交易的规模是上不去的。所以在未来,国家会出台全国性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叫目录指引,我觉得这个也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第四方面,它的巨大突破在于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对地方政府而言,将不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深改委的指导意见里明确要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将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所以我想在坐的领导同志回去给我们的分管的领导,市长、副市长汇报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定要重视公共资源交易这个事业,因为你不重视,很有可能你的政府考评会不及格。
所以我想这四个层面应该说从很高的高度给予我们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发展,带来一种巨大的政策利好。可能很多人会问,公共资源交易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国办41号文,为什么要发布这个文件?这里有三个时代的背景要求,核心的问题我们认为是解决配置效率的问题。刚才我提到,因为我们没有全国性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支撑,所以导致“应进必进全覆盖”这七个字很难落地。那就意味着跟我们当初公共资源交易进行平台整合的初衷相去甚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初衷是希望所有涉及公共财政支出的交易性的项目统一进场,统一监管。所以在配置上细化内部的管理制度,现在很多地方我们去调研的时候,看到全国各地有很多的创新。
用流程来管事,强调的是流程再造。现在很多交易中心的业务模块都是按项目制来做,就一个团队,一个人一个项目管到底,这样子到底好还是不好?我们认为如果回到几年前来探讨。全流程的管理是有它的科学性的,它可以解决一个效率的问题。但是在今天交易中心更多扮演服务角色的时候,当你不再代理项目的时候,我们认为进行分段式流程改造,更有利于交流平台公信力的打造。那就意味着一个项目,四个科室都说了不算,可以大大地降低人为的干预,以及某些工作人员寻租的可能,通过流程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撑来进行流程的梳理。
通过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以及监控系统一网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这是第二个方面。用流程来管事。第三个方面,用科技来降风险和防风险。当前交易中心存在着两大风险。第一个风险那就是职业风险。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学会保护干部,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几年,结果因为出了问题进去了,毁了一辈子。第二个要降低单位或者机构的舆论风险,一个是自身的职业风险,这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另外一个对于机构而言,就是行业舆论风险。大家都知道,社会大众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中心、采购中心的社会容忍度是比较低的,他们会用放大镜来看你的瑕疵,会用望远镜来看你所取得的成就,那就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和得到一定不成正比。怎么办?难道我们的事业就不开展了吗?那不行。所以要学会用科技手段来降低这种风险。比如现在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在搞的第一全流程电子化,杜绝人为的干预,把主观的进行客观化,推行远程不见面开标。
这一点南通做的比较好,今天也有南通的同志研发的鸿雁不见面开标系统,不见面开标,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可以解决供应商的围标问题。现在供应商也跟我们抱怨,我不围标,我永远中不了标。但是如果不见面开标之后,你要再想围标,你的成本会大大提高。因为你也不知道全国各地哪些企业报了名,远程异地评标,这个我就不展开论述了。解决专家的熟面孔以及专家资源稀缺的问题。第三方交易。我们在高峰对话环节会对此进行展开。保证金的自动收退问题。保证金的管理对于很多交易中心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有活生生的案例的,电子投标的保函丶引入保函机制给市场减负,专家的抽取以及代理机构的动态管理,这个我想给大家还是展开讲一下。
代理机构的动态管理,今天新郑的同志也来了,他引入了一个淘宝式的代理机构的动态评价机制,我觉得这个是比较科学的。现在很多交易中心对代理机构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一个季度、半年或者一年一考评,然后再给它打分。这个说的实在话,不痛不痒,形式主义。第一他不在乎,第二也不在意。现在取消甲级乙级资质之后,代理机构的门槛几乎为零,五个人就能一起开张,搞一个招标公司。
但是通过引入代理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每一个项目开完标之后,评完标之后,必须得由三方来打分,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监督部门必须得打分,业主单位必须得打分,交易中心也得打分。他不打这个项目就走不下去,把它设计到流程里去。这样子倒逼所有的进场的代理机构,非常珍惜它在这个地方所做的每一个项目。因为任何一个项目的失误、失职,都会让它的总评分掉下去。同时对这些打分的代理项目,按五星、四星、三星来评级,以地方政府出台一个条例或者说规定,3000万的项目必须得由五星级的代理机构来代理,不允许你选择三星的,你要选择三星你得给出理由来。这些三星代理机构都是有各种瑕疵和违规的,你凭什么这么大的项目委托它来代理,你得给出理由。所以我们想发现这种动态的代理机构的管理机制,大大解决了现在招标代理的一些不专业的问题,还有可能的一些寻租的问题。
最后这是第四届改革峰会,这次会议稍后会有一个联盟轮值主席的交接活动。所以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会。今天有300人的会议规模,对于联盟秘书处来讲非常的欣慰,那就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一方面是表示欢迎,第二方面还是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这两天大家能在这个平台有更多的收获,谢谢大家!